时间:2025-04-23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nbsp; 村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但现实中有的村班子软、党员散、工作推不动。我们通过“组合拳[+]先手棋[+]主动仗”三措破局,让党组织的战斗力实实在在显现在田坎上、院坝里,增强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打好“组合拳”,让班子硬起来、队伍活起来 过去选干部,有时是“拼人缘、比关系”,现在我们“精准配药方”,选的村干部就像通过一场‘体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察,确保真正能干事的人上岗。 一是老中青三股绳拧成一股劲。老干部利用在村积累的工作经验帮助返乡大学生进入工作状态,转变工作思维,形成老同志传经验,年轻人教技术。二是党员积分制管出真干劲。每月张榜公布积分: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调解纠纷,帮三类人群办实事垃圾粉。年底积分换化肥、换农具,落后党员要针对性送教给予“补课”。三是村村结对“吃百家饭”。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自行付出经费与群众同吃一顿饭,强化干群关系,了解群众诉求,办好惠民实事。 二、下好“先手棋”,把问题掐灭在冒头前 农村工作不能总当突击“救火队”,我们摸索出三招预防针: 一是抓好后备干部“育苗工程”。每个村培养4[-]6名“预备队”,分时分段安排到镇里党建办、财政所、农服中心、项目办、文宣办轮岗,力争了解科室业务,提高履职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季度“晒账会”治未病。每季度召开党员大会或群众代表大会,由村党组织书记向党员群众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群众诉求,帮助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三是流动党员“风筝线”。建立微信群发学习资料,针对不同党员做好服务,为流动党员推送学习链接和寄送学习书记,确保流动在外党员流动不流学;为年老体弱党员送教上门,鼓励他们在家要认真自学,坚定入党初心,永葆党员底色。 三、打好“主动仗”,把实事办到心坎里 等群众上门不如先敲群众家门,用好三件“土法宝”: 一是夜访农家院。村干部、驻村干部利用工作之余时间走到群众的院坝中核灶台边听牢骚。充分利用群众会政策传达作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自身经历,向群众宣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文明理念。并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田间议事会。在田坎开群众会,大棚里商量产业规划。分类梳理群众诉求,鼓励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向专业人士寻求意见,围绕产业发展、品牌开发等展开深入交流,汇集各方面意见,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开展好志愿服务。通过入户走访慰问、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组织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走访慰问生活困难老人、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并为老人提供棉被、粮油等,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难题;组织党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nbsp;志愿服务进农户”活动, 实践告诉我们:建强村党组织不是挂标语喊口号,而是要像种庄稼一样深耕细作。组合拳打出战斗力,先手棋下出预见性,主动仗攻出凝聚力,这样的党组织说话才有人听,干事才有人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