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其他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其他评论 > 文章

永葆初心践使命 砥砺深耕谋福祉

时间:2025-04-2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为民办实事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以系统思维构建为民服务新格局,用扎实作风书写民生改善新答卷。这需要从思想根基、实践路径、制度保障三个维度协同发力,形成知与行相统一、破与立相结合、常与长相贯通的为民服务新范式。

筑牢思想根基,校准为民服务坐标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民办实事首先要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立场问题。要深植"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将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把群众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通过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站稳人民立场,破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思想桎梏。建立"需求导向"的工作思维,主动对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续发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创新实践路径,构建精准服务新范式。新时代民生诉求呈现多元化、动态化、差异化的特征,要求服务方式实现从粗放式供给向精准化对接转变。要构建"立体感知"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民情民意,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民生需求图谱。推行"靶向施策"工作法,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对民生项目实施事前调研论证、事中动态调整、事后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把握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显性与隐性需求的关系,在破解"急难愁盼"中培育发展新动能,在化解矛盾问题中提升治理效能。

完善制度保障,织密长效服务责任网。为民办实事既要解决具体问题,更要建立管根本、利长远的制度体系。要健全责任传导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民生工作格局,形成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责任链条。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建立自下而上的评价反馈机制。完善监督问责制度,对民生领域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建立负面清单,对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实行零容忍。构建政策迭代机制,及时将成熟经验转化为制度规范,推动民生工作从"解决一个问题"向"建立一套机制"转变,确保为民服务常态长效。

为民办实事永远在路上。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形势,更需要党员干部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把为民初心转化为具体行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持续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共同谱写新时代鱼水情深的新篇章。

上一篇:作风建设要下“绣花功夫”

下一篇:探索基层治理 突破“小马拉大车”困境 ——关于枣林坪镇基层治理现状的研究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电话:tougaoj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pzj.towngov.cn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