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3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在当前社会治理体系中,“小马拉大车”现象已成为制约基层治理效能的瓶颈。这一难题不仅反映了基层资源和力量的不足,更凸显了权责分配不均、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面对这一挑战,我们亟需从多方面入手,为基层赋能,让治理效能焕发新生机。 一、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推动力量下沉 “小马拉大车”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基层力量薄弱。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推动力量下沉。一方面,要统筹编制资源,优先用于加强基层一线人员力量,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权管事。另一方面,要持续开展基层干部分级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解决问题。 二、完善权责清单,减轻基层负担 权责不对等是导致“小马拉大车”现象的重要原因。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完善权责清单,减轻基层负担。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制度体系,规范整合党政群机构设立的各类村社区工作机制,确保乡镇街道权责一致、资源和事权相匹配。另一方面,要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报表、台账和考核任务,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三、创新治理模式,激发内生动力 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还需创新治理模式,激发内生动力。一方面,要推动基层治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智慧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引导社会资源、社会资金投向村社区治理领域,形成多方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四、强化监督问责,确保政策落地 在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的过程中,还需强化监督问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一方面,要建立过程和结果导向相结合的绩效问责机制,平衡激励和惩戒的尺度,为基层干部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查处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严肃问责。 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为基层赋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队伍建设、权责分配、治理模式创新以及监督问责等多个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基层治理焕发新生机、展现新活力。 |
上一篇:树明、树牢、树好正确政绩观
下一篇: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