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其他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其他评论 > 文章

擦亮农村人居环境的“新底色”

时间:2024-09-2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张梦佳 - 小 + 大

[[&]amp;]nbsp; [[&]amp;]nbsp; 随着创文巩卫及村庄常态化清洁工作加快推进,许多地区的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从过去的“脏乱差”变成如今的“一村一落皆美景”。也应看到,部分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与群众期盼、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仍有一定差距。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不断深入,能不能交上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满意答卷,势必离不开人居环境提升这张考卷。

在原则上,要围绕“融合”优化整治标准,避免挢抂过正。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存在着较大差异,面临的人居环境整治和提升问题也都各不相同。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充满魅力和希望的一方热土,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这也要求我们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要坚持因地制宜,既能融入本地乡土元素,在干净整洁的村庄中寻得一方“乡愁”,又能看出当地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提升,拒绝“千城一面、千篇一律”,推动乡村地区处处见历史、显文化。

在任务上,要聚焦“质量”巩固整治成果,坚持久久为功。实现村庄现代化,自然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但是让村庄环境变美并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般的突击,而是要靠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努力,始终当作“一把手”工程对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乡村大喇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调动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利用村规民约、乡风文明红黑榜、乡村振兴治理积分、文明典型评选等持续加强正面引导,分类推进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汇聚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

在成果上,要紧扣“民生”坚持群众导向,绘就宜居乡村。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要充分听取群众的建议,逐步解决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在“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的同时,扭转大家“各家自扫门前雪”的传统思想,转变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环境清理合力。纵然“道阻且长”,但路在脚下,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在群众的心里和村庄发展上徐徐铺开,实现乡村振兴的使命。(张梦佳)

上一篇:切实发挥好公众监督作用

下一篇:“话家常”式宣讲让全会精神“声”入人心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电话:tougaoj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pzj.towngov.cn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