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点评 > 文章 当前位置: 新闻点评 > 文章

张雪峰直播言论引发热议:分低不宜“既要又要”

时间:2024-06-29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6月23日晚,知名教育评论家张雪峰在直播时表示:“高考报志愿非常讲理,要对自己的分数有认知,高分就有更多的选择,分低就不要‘既要又要’”。这一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

直播中所说的“既要又要”是指某些家长既想孩子去北上广深、江浙沪,又想至少211保底,还得学计算机、会计、汉语言等热门专业,某些同学既希望满足兴趣,又希望未来的就业前景广阔。

“既要又要”的心态在高考报志愿中普遍存,毕竟中国历来重视教育,莘莘学子为了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寒窗苦读数十载,为了进入一个知名高校不少家庭从小开始卷学区房,家长也在孩子们小升初,初升高上费了不少心思。我们虽理解“既要又要”心态,但这其中往往存在许多弊端。因为它会导致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过于理想化,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所谓的“完美”选择,所以在志愿填报中寻求平衡发展,在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现实的限制和挑战。

张雪峰在直播中强调,分数是高考报志愿时的一个重要因素。越高的分数当然给了考生们更宽广的选择空间和更多元的选择条件。高分考生自然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来挑选理想的学校和专业。而分数较低的考生则需要更加务实,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基于分数的限制,更应该在多维度中选择考生最看中的条件来理性地填报志愿,避免在志愿填报时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在高考填报志愿的舞台上,分数无疑是一把锐利的剑,它斩开了万千学子的未来之路,却又在不经意间让人陷入了选择的迷茫。理性看待分数与选择的关系,综合考虑分数、兴趣和职业规划等多个因素,做出最为合适的选择。

近日,江苏学习服装设计的17岁中专生姜萍以第十二名的成绩成功晋级全球数学竞赛决赛,而进入决赛的前20名选手中,除了姜萍其他人均来自北大、清华、麻省理工、剑桥等知名高校。而让这条新闻迅速占据热搜的原因无疑在于身为中专生的姜萍有实力能与各大高校学生同台竞技。从姜萍身上,我们看到人生是狂野而非轨道,人生更多的可能并不会受高考总分限制,人生的疆域并不会因为高考选择而变窄。避免盲目跟风,不被热门专业、一线城市的光环所捆绑,坚持自我定位,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那些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分低就不要‘既要又要’”这样的观点虽直白,但的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启示意义。填报志愿时要理性看待分数与选择的关系、避免盲目跟风、坚持自我定位,并理解“既要又要”的心态,寻求平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这一重要的人生节点上做出最为合适的选择。

[&]nbsp;

上一篇:3.5元冰杯热销引争议:尊重消费习惯与营销模式,实现共赢

下一篇:警惕“神药”陷阱,莫入“坑老”骗局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电话:tougaoj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pzj.towngov.cn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