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9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孙硕 - 小 + 大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日新月异,但同时也为一些不法商家提供了虚假宣传的温床。近年来,“神药”广告泛滥成灾,从电商平台到社交平台,各类“神药”广告层出不穷,从减肥到调节免疫力、从缓解疲劳到改善睡眠,一些商家夸大治疗效果,不仅误导消费者,更严重危害了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前不久通报了去年打击“神药”“神医”广告违法案件数据: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神医”“神药”广告违法案件9572件,罚没1.25亿元。这些“神药”骗局制造者利用老年人的信息闭塞、防范意识薄弱等弱点,将黑手伸向老年人的“钱袋子”,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秩序造成了极大冲击。 小心“苦情剧本”,谨慎网络直播。就在去年央视3·15晚会上,“苦情戏”的直播套路被曝光,揭露了不少网红主播利用虚假身份和感情,诱骗老年观众消费的骗局。这些主播在直播中假扮孤儿、残疾人、癌症患者等角色,以博取观众的同情和信任,进而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直播间的“儿子”们打着帮人解决纠纷、调解家庭矛盾的幌子,向老年人推荐“神药”。为了配合把戏演好,直播间还会招聘“麦手”,即通过与主播连麦配合主播讲故事的角色演员。这种通过演绎“苦情剧本”来售卖“神药”,显然是利用了老年人的同情心和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因此,各类网络直播平台也应该加强直播内容的监管,维护一个诚信、公平的消费环境。 跳脱“温情”圈套,增加老年关爱。如今,有不少诈骗者利用老年人的孤独感、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健康的关注,编织出种种看似充满关爱的骗局,披着温情脉脉的外衣,让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落入陷阱,遭受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例如,一些不法分子会谎称有特效药、保健品可以治愈老年人的疾病,诱骗老年人购买高价产品,使老年人陷入“神药”陷阱。这些诈骗者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不仅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弱点外,还因为老年人的信息渠道相对封闭,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轻信他人的言辞。同时,一些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或家庭原因,缺乏社交活动和亲情陪伴,更容易受到虚假关爱的诱惑。因此,面对养老诈骗中的虚假关爱陷阱,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防范和打击力度,并且给予老年人应有的关爱。 加强监管力度,增加违法成本。“神药”广告往往夸大其词,捏造事实,通过虚假宣传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我们必须加大对“神药”广告的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的广告进行严厉打击。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涉嫌虚假宣传的广告进行及时查处,并公开曝光,以儆效尤。此外,媒体和公众也应发挥监督作用,积极揭露和举报“神药”广告,共同维护一个诚信、公平的消费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意识。面对复杂的网络情况,媒体应加大对虚假关爱诈骗、“神药”骗局等的宣传力度,普及防范知识,提高人们的警惕性。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避免被神药骗局所迷惑。最后,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虚假宣传、养老诈骗的防范工作,守护银发族的“钱袋子”。 浙江传媒学院 孙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