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点评 > 文章 当前位置: 新闻点评 > 文章

“高考钉子户”执着求考却也无可厚非

时间:2024-06-2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623日晚10时,四川省2024年高考成绩开放查询。备受网友关注的成都“高考钉子户”梁实,也查询了他的第28次高考成绩,总分446分,比今年四川文科本科第二批分数线457分差11分。不少网友对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梁实高考28次的行为存在占用社会公共资源的嫌疑。(624日《澎湃新闻》)

在许多梁实高考出分的新闻底下,评论区多是正向言论,大多数网友认为其毅力可嘉,为其点赞,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深究梁实多次高考的行为占用了社会的公共资源。客观来讲,普通高考并没有报考的年龄限制,只要符合报考条件就能参加考试,所以梁实的行为合法合规。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根据分数选拔合格的学生进入大学进行专业化的学习。考试的公共资源主要包括考场座位、监考人员和阅卷老师等,一个考生多次参加考试,并不会显著增加这些资源的消耗。并且,如果考生不填报志愿,就不会占用大学的录取指标,也就不会影响到其他考生的录取。所以,梁实参加高考不填志愿在事件本身层面上并不存在浪费社会资源的问题。同样的“高考狂人”还有唐尚珺,他为了自己的“清华梦”十次参加高考,且前后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录取,却放弃入学资格,他的行为确实属于浪费学位,占用公共资源,是对普通高考生的不公。

如果从舆论关注度来说,“高考钉子户”的新闻确实存在占用公共资源的问题。每年六月份“高考”都是最火爆的词条,从高考题到高考出分到志愿填报,每个词条都自带流量。梁实参加高考到出分也成了众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关注热点,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同时梁实也接受了大量媒体的采访,此类行为也很难与“哗众取宠”分割开。“高考钉子户”等标签频繁出现,娱乐性质较强的话题容易转移大众注意力,使得公众对高考的关注点发生偏移。

对于梁实一心想上川大,28次参加高考的行为,他自己的解释是不甘心,认为自己有实力有水平,选择川大也只是因为它“档次”合适,但这种行为实质上也是为了寻求心理上的认同感,也是梁实个人的执念。许多网友声称梁实不必通过高考证明自己,我们可以不理解他的行为,但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尊重他的行为。

上一篇:大四退学复读:想去的地方敲两次门又何妨

下一篇:男子与96岁母亲遭酒店集体拉黑:“酒店养老”无以为继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电话:tougaoj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pzj.towngov.cn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