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9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丰雯丽 - 小 + 大
近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干实事。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和国家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而“枫桥经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牢牢抓住基层,“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将党建作为提升基层治理的有效抓手,切实发挥出多方力量的“创造力”,为党建引入新鲜活力,不断推进基层工作迈上新台阶。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服务千条线,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精准服务中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战斗堡垒。以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这是由党的初心和宗旨所决定的。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决定了治理常常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党支部不合格,党的建设就会出大问题,因此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抓住重点工作,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同向发力,才能激发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澎湃活力。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回顾过往、放眼未来,要加强党建工作、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持续加强乡村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的旨归,通过矛盾化解、需求回应的动态过程,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更好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发挥先锋作用,凝聚红色力量。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注重发挥“红色细胞”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在服务群众中凝聚起红色力量。时刻重温革命精神,警醒自我不停脚步,要时刻灌输“红色血液”焕发新的生命力,敢于斗争、奋发拼搏。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的党员同志流动在社区疫情防控岗位上,为社区居民保驾护航;在台风来临之际,我们的党员同志勠力同心抗御大风,忙碌在城市的每一处角落。“四下基层”中的“现场办公下基层”,说的就是我们党员同志要放下身段,下沉到基层一线,让服务走到群众身边,民生实事不落空,让群众得到实惠,群众才有获得感。要力戒形式主义,要把办公室工作联系到群众身边,要与群众面对面,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落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唤醒群众参与,实现多元共治。浙江“千万工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激发群众主人翁的意识建立起属于群众自己的城市。基层治理要想活起来,就得赋权给人民群众,积极探索新型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加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质效,化解群众的烦心事和揪心事。发挥党建引领优势“赋能扩权”,将治理最紧迫、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审批服务权限全面延伸至基层,明确工作人员职责任务,防止由于权责不明而产生工作“断档”现象;同时也应做好财物整合“文章”,统筹项目资金和岗位职责,不能“生之者寡,食之者众”,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落实经费保障,构建财政主导、党费补充、社会参与等资金筹措机制。增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激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群众价值主体地位,唤醒“最大公约数”,激发“人人尽力”新气象。(丰雯丽) |
上一篇:争做新时代有作为的基层青年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