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其他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其他评论 > 文章

走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道路

时间:2023-11-1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刘梦昕 - 小 + 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生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循序渐进,和谐共生,平衡发展是长久之计。我们如今要做到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榆林市作为能源大市,近年来也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榆林力量,体现了榆林担当。

践行治沙新理念,走好当代治沙人的长征路。榆林是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近百年间,流沙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沙区6个城镇412个村庄被风沙侵袭压埋。沙进人退,榆林城曾被迫3次南迁。建国初,全市仅残存60万亩天然林,林木覆盖率0.9[%],是全国风沙危害、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榆林市掀起“北治沙、南治土”造林运动,经历了试验摸索阶段、集体大规模治理阶段、改革开放转型阶段、生态建设快速发展阶段,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探索出植治、水治、风治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的科学造林模式,总结出引水拉沙、引洪漫地、搭设沙障、前挡后拉、樟子松六位一体等技术措施,樟子松在大漠安家,结束了治沙造林无常绿乔木的历史。榆林市应用推广滴灌节水造林、带土球栽植、营养钵育苗等实用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樟子松嫁接红松科研项目,将红松的生长区域向南推移了2个纬度。尊重科学规律、勇于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林茂、粮丰、民富的良性循环之路。

为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榆林市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榆林由“浅绿”向“深绿”转变。

践行能源发展新理念,擘画当代能源发展新篇章。2021年9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走进中心控制室、来到项目现场,了解煤炭综合利用等情况。他强调,能源产业要继续发展,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既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又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适应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把我们的地球家园呵护好。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决不能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对于传统行业,不能简单当成“低端产业”一退了之、一关了之,而是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动有利的新局面。(作者:刘梦昕)

上一篇: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一步

下一篇: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电话:tougaoj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pzj.towngov.cn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