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点评 > 文章 当前位置: 新闻点评 > 文章

落实“双减”工作“常态督”,责任督学要做盯住“小事”的“有心人”

时间:2023-04-02    点击: 次    来源:蒲公英评论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不久前,笔者参加督学能力提升培训班,聆听了一位资深督学题为《“双减”背景下责任督学如何观课和评课》的报告。谈及学校“双减”问题时,他信手展示了如国旗挂歪了、学生红领巾佩戴不规范、教师着装不得体、教室墙角有垃圾这样“小事”的图片,其有心、细心实在让人佩服!关注那些不起眼的“小事”,见微知著,以“小”督“大”,不正是责任督学“双减”“常态督”的正确方式吗?

当前,“双减”工作督导已连续三年被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常态督”成为责任督学“双减”督导主要形式。随着“双减”工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持续推进,责任督学双减工作督导也进入“深水区”。“双减”的“大事”如计划、总结、宣传、家校互动等都已经没问题,或者说看不出问题,书包多重、学生近视率、教师气色这样的“小事”往往就是学校落实“双减”的晴雨表。以此为突破口,发起“双减”工作“常态督”,才能提高“双减”工作督导效能,督促学校增强“双减”行动自觉,进一步优化管理,建构教育教学新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责任督学对“双减”政策理解有偏差,对“双减”“常态督”认识不够,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二线”“养老”“摆设”,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到校开展“双减”工作督导不过是做做样子。心里装不下“双减”,对学校有违“双减”政策的行为就会熟视无睹、见怪不怪,“大事”成了“小事”,“小事”成了“没事”,“双减”工作督导自然大打折扣。

因此,责任督学开展“双减”工作“常态督”要从心出发,关注小事,才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双减”工作“常态督”落实到家长、教师、学生的心坎上。

从实践层面看,确有一批责任督学由年龄较大的教育干部“转场”而来。但是,“转场”只是岗位调整,并不意味着教育情怀的丧失。因此,责任督学尤其是专职责任督学要迅速度过“转场”适应期。要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双减”的重要作用,以满腔热情服务师生、指导学校,做教育教学护航者。要走进村居社区,宣讲“双减”政策,答疑释惑,做家长、公众热心人。如此,责任督学才能成为把“双减”的事当成自己事的有心人。

落实“双减”“常态督”,还需强烈的岗位职责认同。责任督学要深入学习《教育督导条例》《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督学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牢记责任督学的五项基本职责和八个经常性督导事项,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为什么”等挂牌督导之问,强化岗位职责认同,树牢理想信念之基。要摆脱“官念”“闲心”裹挟,主动树立专业权威,睁大眼睛、打开耳朵、敞开心灵,发现学校“双减”问题,感应学校“双减”亮点。

法律法规政策是责任督学开展“双减”工作“常态督”的有力武器。一方面,责任督学要学习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及教育督导系列法律法规文件,谙熟有关规定,使自己成为教育及教育督导方面的“律师”;另一方面,责任督学要认真研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及配套文件,全面系统理解“双减”的核心要义,为“双减”工作“常态督”校正方向。掌握有力武器,责任督学才能找到准星,敏锐捕捉“双减”工作中的“小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打通堵点,提高“双减”督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另外,关注“小事”,“有心”督导,还需要强化习惯、细节、工具支撑。责任督学要养成及时记、随手拍、常反馈的习惯,熟练掌握《责任督学“双减”实地督导工作指引》等技术性工具,努力成为“双减”工作“常态督”的行家里手。

(作者吕建,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上一篇:高校要疏通影响专利转化的关键堵点

下一篇:“C9共同体”:强强联手中的“一喜一忧”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电话:tougaoj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pzj.towngov.cn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