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其他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其他评论 > 文章

借势用巧劲:乡村振兴的智慧之道

时间:2025-05-0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在太极拳法中,讲究"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在兵法谋略里,推崇"因势利导"的智慧。同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与其蛮干硬拼,不如学会"借势用巧劲",以智慧撬动发展杠杆,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nbsp;[&]nbsp;[&]nbsp;[&]nbsp;一、借自然之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安吉余村的发展故事生动诠释了这一理念。这个曾经靠开矿为生的小山村,毅然转型发展生态旅游,将竹林云海、溪流瀑布转化为"绿色银行"。村民们不再破坏环境求温饱,而是通过开办民宿、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了收入翻番。这正是"靠山吃山"的新诠释——不是掠夺式开发,而是顺应自然规律,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今行走在余村的乡间小道上,但见竹林摇曳,溪水潺潺,游客如织,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二、借文化之势:让传统焕发新生机

陕西袁家村的成功同样令人赞叹。这个关中平原上的普通村庄,没有盲目跟风建工厂,而是深挖当地饮食文化,打造出"关中民俗体验地"。走进袁家村,老醋坊飘香,辣子坊火红,手工作坊里匠人们展示着传统技艺。村民们将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变成致富法宝,一碗臊子面、一块石子馍都成为游客追捧的"网红美食"。去年,这个不到三百人的小村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亿元。袁家村的实践告诉我们:乡土文化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最珍贵的资源。

三、借科技之势: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在贵州毕节,曾经的贫困山区因为大数据而焕发新生。当地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起农产品溯源系统,让山里的猕猴桃、天麻等特产有了"数字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作物从种植到采收的全过程,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同时,电商平台让深山里的农产品直达城市餐桌,去年带动农户平均增收近万元。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些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用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广家乡特产,形成了"新农人"群体。数字技术正在打破地理阻隔,为乡村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借政策之势: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近年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国家政策持续发力。智慧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江苏无锡的"田园东方"项目,将废弃矿坑改造为生态农场,既修复了环境,又创造了就业;浙江莫干山的民宿集群,利用闲置农房发展高端度假产业,让老房子焕发新价值。这些成功案例都证明:善用政策东风,就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更不是蛮干硬上。它需要像太极推手那样,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潜在优势,以巧劲破解发展难题。无论是自然生态、传统文化,还是现代科技、政策红利,都是可以借用的""。关键在于转变思维,从"有什么干什么"变为"缺什么借什么",在借势中育新机,于巧劲中开新局。

放眼未来,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依然充满挑战。但只要掌握"借势用巧劲"的智慧,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让广袤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年轻干部立足“三个自觉”深化作风建设

下一篇:在时代浪潮中把握命运的舵轮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