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其他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其他评论 > 文章

践行初心使命: 党员干部推动多样化社会服务便民利民

时间:2025-06-2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为新时代民生事业发展锚定方向,更对党员干部提出新要求——以初心使命为动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推动多样化社会服务落地见效,让政策温度直抵民心。

一、筑牢思想根基,以坚定信念引领服务方向

党员干部作为惠民政策落地的先锋队和群众身边的主心骨,践行初心使命首在固本培元、筑牢根基,必须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站稳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理论学习唯有融入火热实践方能释放强大动能,各地党员干部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民生福祉的重要论述,创新运用田间课堂”“板凳议事会等直达一线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服务群众最前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行动是最好的诠释,如云南澜沧县黄回村党员干部带领乡亲们将1687亩茶园升级为生态聚宝盆,村民通过土地、茶园入股合作社实现股东[+]工人身份双重获益,鲜叶收购价从每公斤5元跃升至16元,带动300余户脱贫家庭户均年增收2.8万元,生动诠释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校准服务方向、站稳人民立场的根本保障,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二、强化责任担当,以务实行动破解民生难题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深刻的人民情怀,从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到乡村振兴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不懈追求,一脉相承、贯穿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键在于真抓实干、担当作为。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员干部必须扛起时代责任,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实情、听民意,精准识别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在养老托幼、就业增收、教育医疗、住房保障、文化供给等方面的差异化、多元化需求。要敢于直面矛盾、迎难而上,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着力推动社会服务资源下沉,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确保各项惠民便民措施从政策文件转化为具体行动,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可感可及、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取信于民。

三、激发创新活力,以多元供给提升服务效能

守正创新是提升服务质效的关键密钥。党员干部勇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社会服务供给的新模式、新路径、新业态。要善于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服务升级,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掌上办,破除信息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协同、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在服务内容上,既要保障基础性、普惠性服务兜住民生底线,也要发展多层次、个性化服务满足品质需求;在服务方式上,要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推动服务从有没有好不好”“优不优转变,实现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多样化,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一篇:常打思想“防疫针” 拧紧作风“总开关” 以学习教育新成效推动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

下一篇:没有了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