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优良党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是凝聚党心民心的“黏合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从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引领社会风气持续向好,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生命线。井冈山时期,红军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赢得群众信任,彻底扭转了当地赌博、迷信等陋习;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人人平等、相亲相爱”氛围,让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发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感叹;新中国成立后,“三反”“五反”运动涤荡旧社会污泥浊水,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清朗基础。这些历史实践证明,党风正则社风淳、民风清,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决定社会风气的走向。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燃灯校长”张桂梅,无数优秀党员用生命诠释信仰的力量。新时代党员干部需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例如,某地党员干部通过“红色课堂”重温党史,在脱贫攻坚中带头啃“硬骨头”,用实际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带动群众形成“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新风尚。 作风建设核心是密切党群关系。某省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每月至少3天驻村调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一位驻村干部为解决村民饮水难题,连续3个月翻山越岭找水源,最终建成引水工程。这种“脚下沾泥、心中有民”的作风,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推动形成“有困难找党员”的良性互动。数据显示,该省群众对干部作风满意度从2020年的78[%]提升至2025年的92[%]。 作风建设需久久为功。某市建立“作风建设积分制”,将干部日常表现量化为分数,与评优评先挂钩;同时开通“作风监督直通车”,群众扫码即可举报问题。2025年,该市查处形式主义问题同比下降65[%],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这种“制度[+]科技”的双重保障,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长牙带电”。 优良党风不仅能净化政治生态,更能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某社区开展“党员家庭挂牌”活动,要求党员家庭带头践行垃圾分类、邻里互助。一位老党员连续5年义务照顾孤寡老人,带动周边30余户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这种“党员示范—群众跟进”的模式,让社区从“陌生人社会”变为“熟人共同体”。数据显示,该社区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70[%],文明家庭占比达85[%]。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改革发展重任,党员干部更需以“钉钉子精神”抓作风。从“光盘行动”到“低碳出行”,从“移风易俗”到“崇德向善”,优良党风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社会风尚。当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移动的道德标杆”,当每一项政策都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社会必将呈现“正气充盈、人心思进”的生动局面。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以优良党风为引领,才能让社风民风如春风化雨,滋养出民族复兴的文明沃土。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