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3月12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旗帜,也是党员干部锤炼政治品格、涵养为民情怀的行动标尺。这场学习教育,正是以思想淬炼为引领、以作风转变为抓手、以制度固化为保障的系统工程,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注入强劲动能。 一、常打思想“防疫针”,筑牢政治忠诚根基 思想防线一旦松动,作风问题必然滋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首要任务是补足精神之钙、铸牢信仰之魂。一是深化理论武装,校准行动坐标。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学习内容,系统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通过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对标对表学,引导党员干部从政治上认清“四风”危害,从思想上树牢“红线意识”。二是强化警示教育,破除侥幸心理。建立常态化警示教育机制,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等形式,揭示作风问题由风及腐的演变规律。让党员干部在思想震撼中算清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自觉抵制“小节无害”的错误观念。三是创新学习载体,提升教育实效。构建“个人自学”“集体研学”“实践促学”相结合的多层次学习机制,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云端课堂”,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内化”的转变。 二、拧紧作风“总开关”,锤炼实干担当品格 作风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必须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硬核担当。一是聚焦问题整改,祛除顽瘴痼疾。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开展“政治体检”,既查摆显性问题,更深挖隐形变异表现。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效果评估”相衔接的闭环机制,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作风问题清仓见底。二是突出为民导向,增进民生福祉。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标尺,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听民意、解难题。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行政效能,把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行动。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发挥头雁效应。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求其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上立标杆、作表率。建立作风建设责任区制度,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传导机制。 三、构建长效机制,巩固学习教育成果 作风建设贵在持之以恒,必须推动“当下改”与“长久立”有机结合,实现治理效能持续释放。一是完善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笼子。针对学习教育中发现的制度漏洞,及时修订完善配套制度,细化量化标准,明确行为边界,让党员干部知止存畏、行有所戒。二是强化监督合力,织密防控网络。构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配合的立体监督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对重点领域实施动态监测。建立作风建设定期研判机制,精准识别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三是深化成果运用,激发内生动力。将作风建设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重用,树立“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学习教育未有完成时。新征程上,唯有常打思想“防疫针”、拧紧作风“总开关”,才能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融入血脉、践于行动。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清风正气、汇聚磅礴力量。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