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60岁母亲花3万买长寿编码|老年人新型诈骗应引起社会重视近日,四川自贡的代蕊反映她60岁的母亲在网上看到名为“长寿编码”的保健食品的相关宣传后,毫不犹豫下了单,并对其疗效深信不疑。 “吃了就能长寿?这种事一听就是假的,而且‘长寿编码’上的备案号在有关平台上也查不到。但我母亲却不这么认为,我们怎么劝也劝不住,目前她已经在这上面花了3万多元了。”现实中,像代蕊母亲这样对保健商品功能宣传深信不疑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多方应该加以重视,合力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nbsp; 关爱今天的他们 就是照顾明天的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爱老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介变化愈加多样,老年人因为不熟悉互联网的使用,一些不良商家精准拿捏了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的需求,利用老年人获取信息渠道单一、对信息辨别能力不足、容易轻信他人的特点,忽悠老年人高价购买。试想一下,等我们老了年纪大的时候,面对这些虚假信息,真的可以做到不理会不动心吗? 保健品的虚假宣传是对老年人的围猎。围猎老年人的保健品,"骗老年人经济"何以大行其道,这些商家以免费赠品、健康讲座等手段为诱饵,逐步建立起老年人的信任,然后通过夸大产品功效、制造紧迫感等手段,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所谓的"神奇疗效"产品,老年人渴望健康与关注,却往往缺乏足够的信息判断力,这使得他们成为保健品市场不法商家眼中的"理想客户"。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的孤独感、对健康的担忧以及对现代医疗体系的不信任,被不法商家巧妙利用,转化为他们牟取暴利的工具。 [&]nbsp; [&]nbsp; [&]nbsp;要想守好老年人“钱袋子”,关键要从和老年人生活离得最近的社区和家庭入手。比如,多与医院对接联动,请定点医院为老年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讲解老年人群体常见疾病的治疗方式、治疗周期等;普及在选择保健品时需认准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的知识;建立社交群等社区老年人互助网络;若发现老年人集体出行并带回大量保健商品的情况,及时上门了解情况。 [&]nbsp; 同时,子女要增强父母防范意识。帮助父母辨别虚假宣传,教他们查看产品标签、了解产品的真实功效等;向父母提供正确的健康信息,帮助他们了解各种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关注父母的心理健康,及时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避免他们因为孤独、焦虑等原因上当受骗。 [&]nb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