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王晓庆 - 小 + 大
近日,四川自贡的代女士向《法治日报》记者反映,其60岁母亲在网上被名为“长寿编码”的保健食品宣传所吸引,不仅自己购买,还打算让年迈的外婆也一同服用,表示“吃半年就能年轻十岁”,目前在该产品上已花费3万多元。这一事件在揭示老年人对健康保健有着迫切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保健品市场存在的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缺乏有效监管等乱象。(6月29日 法治日报) 老年人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对健康有着天然渴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机能不断衰退,疾病增加风险提高,对健康保健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健康知识和辨识能力,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过于单一,老年人往往容易轻信他人,难辨真假信息,成为网络消费中的弱势群体,掉入虚假宣传的消费陷阱,成为不法商家的“猎物”。“长寿编码”这一保健品,恰恰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些弱点,打着“健康长寿”的旗号,通过夸大其词的宣传手段获取他们的信任,诱导他们高价购买。 “长寿编码”事件并非个案,更是保健品市场乱象的缩影。近年来,保健品市场的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频出。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推销各种所谓的“神奇产品”,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宣称这些产品能够治愈各种疾病。然而这些产品往往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验证,其所谓的“神奇疗效”不仅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可能包含有害成分,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些虚假宣传不仅误导消费者,甚至可能延误其疾病的正常治疗,威胁身心健康。 尽管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保健品市场,但在实际交易中,由于监管力度不强,监管手段落后以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原因,一些不法商家变得有机可乘。针对于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多管齐下,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治。比如,政府应当完善监管机制和维权流程,执法部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共同提高监管效率,规范市场行为,确保市场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外,可以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加强对保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当然,媒体和公益组织可以通过科普讲座等形式,多渠道普及科学健康知识,帮助老年人提高健康素养和辨识能力,增强维权意识。社区和家庭成员也应积极参与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关心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营造科学氛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长寿编码”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要多加关注老年人的消费权益和健康需求。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保健品能够直接带来长寿奇效,健康长寿需要综合多种因素。正如评论区网友所言,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定期锻炼、保持好心情,才是真正的长寿编码。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老年人安全、健康和幸福的晚年生活保驾护航,真正实现健康中国。(青岛大学 王晓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