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点评 > 文章 当前位置: 新闻点评 > 文章

老人深陷廉价仿冒古董直播间:平台审查仍待加强

时间:2024-06-2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近日,有媒体报道不少老年人整日沉迷观看“收藏品”直播,在直播间疯狂下单,甚至贷款也要消费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这类以珠宝文玩的回报率高、上门高价回收等为由,诱导消费者下单囤货的“古董”直播间也走进大众视野,引发人们深思:近乎诈骗的直播间为何能够通过平台审查?平台又应该如何监管?

[&]nbsp;

明明只是普通的工艺品,主播们为什么能够给它们扣上“古董”“珍宝”的名头进行售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平台缺乏对商品持续性的追踪监管,使得商品的产品认证与直播间描述截然不同。花瓶等工艺品在平台上架时,提供的是相关工艺品的产品认证,以普通工艺品的身份入驻。然而在不少“收藏品”直播间中,主播通过在直播间展示伪造的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拍卖记录等来证明商品的“高价值”。相较于线下推销,有平台作为背书的直播间更容易让老年人产生信任,对直播间展示的证书、证明等深信不疑。平台没能对直播间的商品是否虚假宣传进行监管,给了商家可乘之机。

[&]nbsp;

与此同时,主播花样百出的套路,使用的各种话术包装更是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守护宝贝”“帮助夺回宝贝”等话术在直播间里随处可见,对于替换违规词、模糊字眼、说缩略词、剧情演绎或展示图片等常用套路,目前的机器审核难以精确辨别。为了躲避平台审查,主播往往通过使用这种擦边形式绕开平台的审核,暗示出售的珠宝古董的高价值高回报。

[&]nbsp;

相关法律人士表示,主播通过虚构大量事实,让消费者高价购入仿冒的廉价古董、珠宝等,待钱款到账、资金转移后就注销平台账号的行为很可能构成诈骗行为。因此平台应该承担起一部分监管的责任。监管此类事件的难点在于应接不暇,违法主体相对比较多。因此,平台应提高直播间抽检次数,由人工检查员审查被抽选到的直播间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违规现象。此外,平台应加强对直播商品的宣传图的审核,避免出现将关键信息缩小,企图蒙混过关的擦边行为。同时,将商品的产品认证置于直播间更显眼的位置,便于消费者了解商品信息。

[&]nbsp;

“老人深陷廉价仿冒古董直播间”事件再一次向大众敲响了警钟。除了老人自身需要加强防诈意识外,平台审查监管能力亟待提高。尽管对平台来说,对数量庞大的直播间和直播商品进行监管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只有从源头入手,加强监管与治理,才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营造良好的直播电商环境。


上一篇: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国深空探测的崭新里程碑

下一篇:自然无情,人心有为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电话:tougaoj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pzj.towngov.cn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