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以纪检监察力量护航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nbsp; 2025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的讲话,为中国外资发展指明方向,也对营商环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良好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应立足职责定位,主动担当作为,着手多方面发力,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一、强化政治监督,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政策全面落实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纪检监察机关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作为政治监督重点,紧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在政策执行上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如,在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上,监督是否存在该减不减、该降不降,或者以各种名义变相收费等行为;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是否仍然存在审批环节过多、流程繁琐、时限过长等问题。通过常态化监督检查,确保惠企政策精准落地,让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二、严肃执纪问责,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 一些党员干部在涉企服务中存在吃拿卡要、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严重破坏营商环境,损害政府公信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涉企腐败和作风问题。一方面,对违规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另一方面,深化风腐同查同治,既整治党员干部工作态度蛮横粗暴、故意刁难等作风问题,又深挖披着“吃喝”外衣的政商勾连、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 三、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 传统监督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全面、及时发现营商环境中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应创新监督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建立营商环境监督大数据平台,整合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分析比对,精准发现问题线索。同时,拓宽监督渠道,搭建“线上[+]线下”监督网络。线上,开通专门的营商环境监督举报平台,方便企业和群众随时举报问题;线下,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选聘廉情监督员,深入企业、项目一线开展常态化监督。 四、推动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任重而道远,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针对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根源,找准制度漏洞和监管薄弱环节,督促完善制度机制。比如,推动建立健全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制度,明确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企业交往的边界和行为准则,既防止“亲而不清”,又避免“清而不为”;完善行政审批、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减少权力寻租空间。 五、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教育引导,通过开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其廉洁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同时,加大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此外,大力弘扬廉洁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崇廉尚廉、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文化支撑。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有力有效的监督执纪执法,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贡献力量,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上一篇:“选育管用”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