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6月13日阿里达摩院的官方b站媒体账号的一则视频《17岁中专女学生自学偏微分方程,爆冷逆袭高分入围全球数赛》引发网友热议。来自江苏涟水中等职业学校的姜萍同学以阿里全球数赛初赛第十二名的成绩走入公众的视野。一时间网络上纷纷都是对姜萍同学的赞誉,网友建议高校破格录取姜萍,甚至浙大数学系教授都在微博发文欢迎姜萍同学来到浙大学习。紧接着舆论突然转向,由一开始对这位天才少女的赞赏转变为对其成绩真实性的质疑。 央视新闻6月17日在微博平台发布的采访姜萍数学老师王闰秋的视频被许多网友认为是官方主流媒体对事件内容的背书。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女性”“天才”“中专生”“没背景的人”等一系列强加在此次事件和姜萍同学上的标签。而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阿里达摩院发布的视频中姜萍写错了数学符号的细节上。 目前阿里达摩院对于各方质疑声没有做出任何的官方回应。有人认为这是阿里达摩院借机炒作赛事的宣传策略。因为姜萍同学最早出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是“搜狐千里眼”在微博平台发布的一则视频,而这则视频发布的时间比阿里达摩院官方发布的视频时间上要早,并且视频中有明显的宣传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内容。 阿里达摩院作为商业机构进行宣传是否有一定的功利性是我们从传播的角度看待此次事件的一个重要视角。阿里全球数学竞赛作为一项全球范围内公开报名,参与门槛低的民间数学赛事吸引数学爱好者来参加。但数学比赛对于普通人来说又有一定的门槛。阿里达摩院宣传一个普通人参赛却能得奖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项赛事,提高了赛事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为公众描绘的“鲤鱼跃龙门”的美好故事,契合了许多人对于一夜成名的幻想。 阿里达摩院这样做占用了公共资源、引导了社会舆论,那么就有接受并回应网友合理质疑的责任和义务。阿里达摩院既然姜萍同学置于公众视野将其宣传成为天才少女,那么就应该由阿里达摩院摆出证据来证明,而不是许多网友认为的姜萍同学应该自证。并且姜萍同学作为未成年人,阿里达摩院在使用其肖像权时是否应该做好对其名誉权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