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议点评 > 文章 当前位置: 热议点评 > 文章

高考699分“太一般了”?莫让鼓励变“扫兴”

时间:2024-06-2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近日,词条“学生699分老师说没上700有点瑕疵”引发热议。在该词条下的视频中,一位四川绵阳的高考生考出699分,老师看过却摇头笑道:“699分太一般了,没上700分都有点瑕疵”。尽管这位老师的话不乏有“凡尔赛”炫耀之意,但这种以否定的形式来夸奖孩子的“扫兴式鼓励”仍值得我们警惕。


事实上,这种“扫兴式鼓励”并不少见不少网友表示,“从小就听着这种话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向父母、老师等长辈分享生活中的喜悦与成就、期待着他们的鼓励与支持时,却往往收到“扫兴”的夸奖。花三个小时画漫画却被父母质疑“画得挺好,可惜时间不用在学习上”、攒钱给父母买礼物却被抱怨“花这么多钱干什么”、向老师分享考试考了95分却被教育“分数还行,但是没考满分不能浮躁”……这些话语虽然看似是夸奖,但并不是纯粹的肯定,而暗含着“否定”的意味,总是在或有意或无意地透露出“你做的还不够好”的意味。


为何这样的“扫兴式教育”频繁出现在我们与长辈之间的相处之中?究其原因,是年轻人与长辈之间的代际差异。


随着新时代进程的加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变化。长辈与年轻人的思想观念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长辈成长于物质匮乏的年代,养成了先苦后甜、节俭谦虚的生活观念;年轻人成长于物质丰富、信息传播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价值。因此,当年轻人向长辈分享喜悦、传达出想要获得情绪肯定的想法时,长辈尽管能够接受到来自年轻人的信息、内心为年轻人感到喜悦,但他们更倾向于向年轻人传递自己的价值理念,从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生活。这种接收与表达的“信号差”,使长辈往往用年轻人感到“扫兴”的方式来与其沟通,进而使得年轻人与长辈的情绪沟通往往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尽管大部分长辈“扫兴”的初衷是希望年轻人能够更好发展,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但这种“扫兴式鼓励”却给年轻人的发展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害。许多年轻人在脱离家庭很久后,还被笼罩在长辈否定的“阴影”之下。当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赞扬与肯定时,就会逐渐对自己缺乏自信,产生自卑的心理阴影,导致他们形成“讨好型人格”、敏感性心理等不利于人生发展的性格与心理。对于这位考了699分的学生来说,“太一般了”的评价可能会让他产生自我怀疑,从而影响他今后的人生选择与发展。


“扫兴式鼓励”并不可取。作为教育方的长辈,应当明确“否定式”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甚至可能遏制其人格的健康发展。长辈应当用“正面鼓励”的方式,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渠道,积极参与到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积极聆听并正视年轻人的情感需求。


而我们作为媒体从业者,作为新闻信息的把关人,我们更要注重所传递信息的价值观与社会意义。不可为了追求流量而忽视新闻信息可能会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在高考成绩出炉的关键时期,媒体不可一味地仅报道关于高分考生的新闻、消费高分考生,也应平等地关注低分考生,起到引导与关怀的作用。


因此,让我们多以“正面鼓励”的视角出发,对那些高考结束的学生们衷心地祝贺:“你真的特别棒!我们期待你未来光明灿烂的人生!”


上一篇:人才不是耗材 餐饮服务行业需“正畸”

下一篇:“中专天才少女”引发热议 证明责任究竟在谁?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电话:tougaoj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pzj.towngov.cn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