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点评 > 文章 当前位置: 新闻点评 > 文章

传承陈云精神 向历史丰碑致敬

时间:2025-06-2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话,将陈云同志不朽的革命生涯与崇高风范如画卷般铺展在我们眼前。这位历经革命洪流、建设艰辛与改革浪潮的卓越领导人,其精神遗产犹如一座巍峨丰碑,在时代长河中闪耀着不灭光芒。对于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新一代青年干部,陈云同志的光辉足迹与深邃智慧,恰是照亮前行道路的璀璨灯塔。

一、立根铸魂,在坚定信仰中校准青春航向

陈云同志的革命征途,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斗争”的信仰光芒最生动的诠释。他毕生坚信“任何人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党,一件事也做不出来”。这份深入骨髓的忠诚与信仰,在历史关键时刻化为力挽狂澜的坚定立场——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改革开放中坚定维护邓小平同志的核心地位。他的生命轨迹告诉我们:政治定力源于信仰之坚。

新时代青年干部,面对波谲云诡的世界与深刻变革的社会,首要任务便是筑牢思想根基。我们要从陈云同志身上汲取“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从容与清醒,将个人奋斗融入为人民服务的壮阔事业。唯有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在“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解民忧”中践行宗旨,才能确保青春航船永不偏离正确航道。

二、求实精进,在实践熔炉中锻造过硬本领

陈云同志的卓越领导力,源于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一“十五字诀”的终身坚守。他主持经济工作,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创见,强调“建设规模必须同国情国力相适应”,明确指出“搞经济建设的最后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负责组织工作,倡导“五湖四海,德才兼备”的选人方针;主抓纪检工作,以“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警世之论,为党永葆生机指明方向。他“踱方步”谋划战略、以“百分之九十以上时间作调查研究”的严谨作风,将实事求是刻入骨髓。

青年干部欲担大任,必承其重、必练其能。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征程中,我们要深悟“交换、比较、反复”的辩证精髓,将陈云同志的思想方法内化为工作本能。必须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改革攻坚的关键环节中摸爬滚打,于真实场景中洞悉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唯有如此,方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考卷上,书写出不负人民的优异答案。

三、永葆本色,在自我淬炼中擦亮清廉底色

陈云同志一生坚守朴素公仆情怀,视党性原则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纪律要松绑”的杂音,他斩钉截铁地宣告:“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他深知,唯有坚决反对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人民利益,才能维系党与群众的血肉深情。

新时代青年干部身处复杂环境,尤需以陈云同志为镜鉴。要深刻领悟“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的警训,常怀敬畏之心,严守纪律规矩。必须时刻警惕“糖衣炮弹”,自觉抵制诱惑,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唯有在自我革命中不断净化、在拒腐防变中持续锤炼,青年干部才能成长为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的栋梁之材。

同志们,陈云同志不朽的精神丰碑矗立于历史长河,其光辉穿透岁月,照亮我们今天的奋斗征程。新时代青年干部当以陈云同志为榜样,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信仰定力、“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求实精神、“党风问题永远搞”的清醒自觉,将青春奋斗的涓涓细流汇入民族复兴的磅礴伟业。

当青春脉搏与历史丰碑同频共振,当个体理想与时代使命深刻交融——我们必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蓝图上,刻下无愧于先辈、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印记!


上一篇:猿辅导员工猝死:职场警钟长鸣

下一篇:没有了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