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其他评论 > 文章 当前位置: 其他评论 > 文章

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

时间:2025-04-2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徙木立信”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智慧与信用的光芒。战国时期,商鞅为推行变法,在都城南门立木,承诺搬木至北门者赏五十金,众人初疑,终有一人应之,商鞅如约兑现赏赐,自此,新法在秦国得以顺利推行。这一古老典故,跨越千年时光,在新时代找到了生动的注脚——党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恰似新时代的“徙木立信”,成为党改进作风、取信于民的坚实基石。

时光回溯到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一举措,犹如一声嘹亮的号角,吹响了新时代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奋进征程。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纲领,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更是党自我革新、自我净化的坚定决心。

党以“徙木立信”的决心,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广东,不腾道、不封路、不铺红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八项规定的精神内涵。下部队视察时,他到水兵餐厅就餐,拿着餐盘同战士们一起排队打饭菜,一张桌子吃饭,饭碗里盛着的,是党心民心。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却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民群众的心田,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的务实与亲民。

在八项规定的引领下,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发生了深刻转变。曾经,文山会海、接待应酬让干部们疲惫不堪,如今,他们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焕然一新。大多数干部觉得身心舒畅,家庭也充满了亲切感。许多干部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相信”到“相信”,从“被动”到“主动”,校准了思想之标,调整了行为之舵,绷紧了作风之弦。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态度,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

人民群众对八项规定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2024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满意。这一数据,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票,是对党作风建设成果的最好见证。曾经,一些领导干部吃喝成风,老百姓意见很大,出了多少规定,也没有管住,不少人因此失去了信心。而如今,八项规定管住了领导干部的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心。

八项规定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党风政风,也带动了社风民风的持续向好。它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让新风正气在新征程上不断充盈。在基层,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腾出更多时间为群众办实事。安徽桐城走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基层治理之路,北京的“接诉即办”、上海的“一网通办”、浙江的“最多跑一次”等地方实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都是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带来的积极变化。

“徙木立信”既要雷厉风行,更需久久为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党深知,一时改进作风并不难,难的是形成习惯、化风成俗。因此,党拿出恒心和韧劲,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是一次伟大的作风建设实践。它以坚定的决心、务实的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新的征程上,党将继续秉持“徙木立信”的精神,不断推进作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nbsp;

上一篇:以作风建设新成效  护民族复兴新征程

下一篇: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