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2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指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从浙江“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到贵州“村ba”的火爆出圈,乡村振兴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精彩篇章。这场关乎亿万农民福祉的伟大变革,不仅改变了乡村的面貌,更重塑着乡村的价值与未来。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了独特的乡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从“采菊东篱下”的诗意栖居,到“耕读传家”的价值追求,乡村始终承载着中国人最深沉的精神寄托。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更要让乡村的文化根脉生生不息,让乡愁有处安放。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激发内生动力。一些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了“等靠要”的思想,过度依赖外部输血,忽视了自身造血功能的培育。这种发展模式难以持久,必须转变思路,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提升特色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体。浙江安吉的竹产业、陕西柞水的木耳产业,都是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典范。 乡村振兴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注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电商直播让山货出山,智慧农业让种地更精准,数字治理让乡村更智慧。在江苏睢宁,一根网线连接城乡,让这个曾经的贫困县成为全国知名的电商县。数字技术正在重塑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从产业振兴到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每一个环节都关乎乡村振兴的成败。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让希望的田野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杨昌艳) |
上一篇: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的基石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