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议点评 > 文章 当前位置: 热议点评 > 文章

调研不当”甩手掌柜“

时间:2023-08-1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邓小平曾说:"“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须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做个大报告,也几百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领导方法,但只能是[']个别’。实行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过去,领导干部亲自起草文件或写调研报告是种常态。邓小平在“用笔领导”方面都是表率。为调研不当“甩手掌柜”立规矩,给人感觉“用笔领导”好作风又回来了。

改革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又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顶层设计是战略部署,基层探索是创造性落实。两者相得益彰,改革才能奏出美妙乐章。基层探索贵在敢闯敢干,但敢闯敢干不等同于蛮干,而是边实践边总结,找到规律性认识,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成功,释放巨大正能量,避免“翻烧饼”。基层探索成效如何,就取决于调查研究深度。调研越深入,对问题把握越准确,思考就会越成熟,决策则会更科学。调研不当“甩手掌柜”,善于“用笔领导”,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谁都知道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人像瓦特那样提问:水开时壶盖为什么会跳[?]由此破题,有了蒸汽机,引发了工业文明。调查研究也是此理。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会思考和分析问题,才能找到规律性认识,在基层探索中走出新路。前提是不能当“甩手掌柜”。心中想着“用笔领导”就会盯着问题搞调研,从提问设定和应答中发现问题,把丰富材料掰开揉碎捋顺以分析问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解决问题,创新思路和办法以破解难题。谁脱离这种“亲自”,谁就找不到真理和新路。

当前有几种不良调研之风已屡遭批评:一是安排式调研。无明确主题 切听从“安排”沿着“规定线路”走完了事。二是凌驾式调研。居高临下,唯我独尊,提问意识淡薄,言说冲动强烈 往往是“坐着车子 隔着玻看 下车握握手,拍拍肩膀好好干”。三是迎合式调研。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诸如此类调研,都和领导干部安于当“甩手掌柜”有关。这种调研,提不出真问题,无独到见解,更谈不上找到规律。以这种调研为基础作决策,也难免“败事有余”。

调研不当“甩手掌柜”,也要防止“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所谓“秘书代劳”也已是顽症。克服此积弊,尤其需要建章立制,力避随意性。要布置“作业”,还要检查“作业”,交流和评判调研成果,防止制度在执行中走样。以创造性精神搞改革,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非得有正确调查研究为基。克服“甩手掌柜”现象,也是改革题中应有之义。这也不是要领导干部钻到文字材料中去,而是要在调研中担起主要责任,把“用笔领导”贯穿于调研中。改革成效取决于干部能力和作风,调研不当“甩手掌柜”,对于提升干部能力,锻造干部过硬作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动笔多少往往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度成正比,“亲自”定课题、出思路、起草或修订调研报告,更容易做到实事求是;动笔多少往往与思考成熟度成正比,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容易做到科学决策及创造性抓落实;调研不当“甩手掌柜’就要少些应酬,多“拜人民为师”,作风会得到改进,在群众中扎根也会更深,为改革凝聚起巨大正能量。

[&]nbsp;

上一篇:形式不一定好,但过程尤为重要

下一篇:“痕迹主义”不可取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电话:tougaoj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wpzj.towngov.cn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