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一些事情并不需要留下痕迹,比如我们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仪式,或者千篇一律的程序,都是不需要的,因为事情小且繁琐,事无巨细,不能连同鸡毛蒜皮、家长里短都一一记录在案,这里面有很多都是常规性工作。只要做出结果即可。而另一些事情却必须要让百姓看到实际的效果。因为这一类工作牵动很多人的切身利益,类比民众社会环境、生活服务、细化到饮水,住房,医疗卫生,柴米油盐,更有甚者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重要方面,每一项的处置结果的走向都对老百姓起到很大影响,而当我们广大干部和专职人员去妥善处理的过程中,都需要环环相扣,都需要时刻掌握其事态的演进,形势的变化,工作的进展,工程的进度,这都需要形成书面,形成痕迹,缺一环都不行,环环相扣,精准施策。才能防患未然,对症下药。对于这两种情况,我们应当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去应对。 首先,对于那些不需要留痕的工作,我们应当尽量避免过多的形式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工作,它们并不需要留下详细的记录,也不需要经过繁琐的程序。对于这样的工作,我们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如今,我们的政府正在走向“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简化程序,开设电子政务,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政务服务的诸多便利。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便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然而,对于那些需要让百姓看到实际效果的事情,我们则应当注重留痕。这些事情往往涉及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它们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在这个过程中,留痕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各级对待这类涉及民生福祉的重大事件,都要根据形势研究对策,制定细致的计划,开展周祥得当的工作部署,分工明确,记录详实,广泛采用照片佐证,立下限期整改的目标责任。坚持好信息公开,用好工作进度实时公开窗口等渠道,通过留痕,我们可以让百姓了解到我们的工作进展,也可以让他们监督我们的工作质量。 当然,留痕并不等于过度留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形式主义,不要过分追求留痕的数量和质量,而应该注重留痕的实质和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百姓办事,让百姓满意。 [&]nbsp;总之,在我们的工作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那些不需要留痕的工作,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形式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那些需要让百姓看到实际效果的事情,我们则应该注重留痕,保证透明度和公开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百姓服务,让百姓满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人民对政府充满信心,继续办好人民满意的好政府,好单位。[&]nbsp; [&]nbsp;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