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一、志愿精神是共产党员的红色基因 [&]nbsp;[&]nbsp;[&]nbsp;[&]nbsp;从延安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到改革开放初期"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创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服务人民融入精神血脉。焦裕禄带领群众治沙时磨破的布鞋,郭明义二十载无偿献出的6万毫升鲜血,这些鲜活的剪影构成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志愿服务不是临时起意的善举,而是百年大党传承至今的政治品格,是将"人民至上"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的生动实践。 [&]nbsp;二、服务岗位是淬炼党性的特殊考场 [&]nbsp;[&]nbsp;[&]nbsp;[&]nbsp;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数百万党员志愿者走遍千山万水,深圳南山区党员义工队连续15年开展"周末红马甲"行动,累计服务时长超百万小时。这些数字背后,是理想信念的具象化表达。当党员脱下制服换上红马甲,改变的不仅是外在装束,更是观察社会的视角;当服务对象从"群众"变为具体的张三李四,抽象的宗旨意识就转化为了具象的情感联结。 [&]nbsp;三、长效机制是永葆初心的制度保障 [&]nbsp;[&]nbsp;[&]nbsp;[&]nbsp;上海浦东新区建立的"党员志愿服务积分制",将服务时长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杭州"西湖先锋"智慧平台实现服务需求精准对接。这些创新实践印证着,志愿服务要避免"三月来四月走"的运动式尴尬,必须构建起常态化的制度体系。通过建立服务档案、完善激励机制、搭建数字平台,让志愿服务从零散活动升级为系统工程,使"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党员的生活常态。 [&]nbsp;[&]nbsp;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志愿服务正在成为新时代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当党员志愿者的红马甲流动在大街小巷,当"有困难找党员"成为群众的条件反射,这抹流动的"中国红"必将汇聚成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让我们以志愿服务为笔,继续书写"人民就是江山"的初心答卷,让党的旗帜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永远高高飘扬。(亓燕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