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十余年来,犹如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重塑着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作为新时代基层选调生,我深刻体会到这八项规定不仅是约束干部的“紧箍咒”,更是护航成长的”护身符”。在基层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守纪律讲规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青年干部扎根沃土、茁壮成长的根本遵循。 一、筑牢思想根基,永葆政治清醒 初到基层时,我曾认为八项规定是“上级的事”,与普通干部关系不大。直到目睹某些干部因工作作风问题被问责,才惊觉纪律红线就在身边。通过系统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我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一言一行都关乎党的形象,必须时刻绷紧纪律之弦,把“两个维护”融入日常,让政治清醒成为青春最厚重的底色。 在思想建设中,我坚持“学、思、践、悟”四维发力。通过参加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原原本本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八项规定不仅是对党员干部行为的约束,更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所在。同时,通过主题党日、微党课等形式,将抽象规定转化为鲜活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熏陶。这种浸润式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纪律建设不是冰冷的条文堆砌,而是充满实践温度的治理智慧。 [&]nbsp; 二、锤炼务实作风,践行担当作为 在基层工作中,我曾陷入“打卡式走访”的窠臼,走访流于形式。后来在老同志指导下转变方法把笔记本上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这种脚沾泥土的工作方式,让我们真正摸清了群众的实际需求。 基层工作如同滴水穿石,作风转变更需要绵绵用力。面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我们坚持“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智慧,将精简会议、文件作为提升效能的突破口。以往文山会海严重压缩基层干部工作时间,如今会议简短高效、文件精简实用,干部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在处理邻里纠纷时,我们摒弃层层汇报的冗长流程,基层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倾听双方诉求,当场调解矛盾,维护了乡村和谐稳定。 这种转变让我深刻领悟到:真正的政绩不在墙上报表里,而在群众舒展的眉头间。当我们将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职业操守,转化为“把群众小事当大事”的服务理念,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为民篇章。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行为约束,而是价值观的重塑,是对“我是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的时代回答。 三、涵养为民情怀,厚植公仆本色 去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时,我们坚持“不搞面子工程、多解实际问题”。在村级治理实践中,我们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走访村民,及时收集意见建议,并跟踪处理结果。过去,村民反映问题可能存在渠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的情况,现在通过“村民院坝会”“民呼我为”等制度,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种转变不仅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更让我们在服务群众中收获成长:从最初的政策“宣传员”成长为群众“主心骨”,从被动的任务执行者变为主动的治理参与者。 站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基层选调生更应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纪律,以奋斗姿态投入工作,用赤子之情服务群众,就能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里,既守住底线不出错,更能创新突破有作为,让青春在严守规矩中绽放绚丽之花。这种成长不是孤立的个体进步,而是与党的事业同频共振的必然选择,是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的合格答卷。 |
上一篇:守正笃行扬正气,崇廉尚洁树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