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13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青年干部要用“心”适应新角色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伴随着蝉鸣与烈日,又一批新入职的青年干部即将走向岗位,奔赴人生的新航道,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畅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时刻准备将自己的一腔抱负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肆意挥洒。然而初出校园,千头万绪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工作情况、漂泊他乡的孤单心情,往往如当头一棒敲的“天之骄子”们晕头转向。面对未知的挑战,笔者以为青年干部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方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定力,更好的适应工作的需求。 树立以人民为本的责任心,一撇一捺写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担得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才能有“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满足。实际上,年轻干部往往都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并做好了为之付出的决心,但是在埋头去做工作之前,更需要清楚自己是为了谁而奋斗。低头虽是千头万绪的琐碎复杂,抬头却有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从个人角度来看,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思维有利于坚定理想,夯实精神之基,提升工作的满足感。此外,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人民的立场思考问题更加有利于全面看待问题、明确需求、展开工作,更好形成合力。对于我们青年干部来说,主动下沉到基层去,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啃几块“硬骨头”,是成长进步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是了解实际情况最行之有效的途经,通过实践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既是年轻干部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直接方式,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可持续动力。 坚定骏马踏平川的信心,一言一行拿出“亮剑”的昂扬锐气,树立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才会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有的同志贯彻着“低调”、“求稳”的心态,不愿意主动作为,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有畏惧心理,殊不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青年干部要有鸿鹄之志,干事创业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而不是纠结于害怕犯错、害怕担责。事物矛盾永远存在,只有敢闯敢拼、真刀真枪,才有可能闯荡出一番天地,全面脱贫难不难?抗疫攻坚苦不苦?答案是肯定的,可正所谓“环境何曾困志士,艰难到底助英雄”,正是在这样的困难面前,一代人展现出了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气势,不畏难、敢攻坚,不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数千年文化给予我们以民族的自信,更是要求我们要有“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的觉悟,勇于担当、自信自强、努力学习,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谱写时代华章。 保持望远山而前行的耐心,一朝一夕筑牢“扎根”的厚重底色,培养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心态,才能有“脚下沾满泥土”的重量。年轻干部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清晰、了解不够全面,因此在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突发情况措手不及,甚至感到气馁、沮丧,使得在工作卡在某一个环节上,形成愈急躁就愈难以求成的恶行循环。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戒掉浮躁,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清每一处细节,更要用手去触摸每一个路标、用脚去丈量每一寸土地,方能用心感悟玉琢成器中每一次敲打的做功。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做很多事情需要积累和时间,需要持续的付出努力,就好像一场马拉松,只有在过程中咬紧牙关不放弃才能坚持到底。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时区,不必在身边的人和事上过多的内耗自己,专注自身改变、提升的过程,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定力,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等长夏过去、秋风起时,必有硕果挂枝头。
|
下一篇:先生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