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霍瑞雪 - 小 + 大
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心社会保障工作,对事关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形势下社会保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为此,要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开创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新局面,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不断“加码”。[&]nbsp; 深化改革促公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我们才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成了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66亿人、2.44亿人、3.02亿人,同比增加1336万人、566万人、1054万人,其中,工伤保险参保人数首次突破3亿人。全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92万亿元,支出7.09万亿元,年底累计结余8.24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13.79亿人,其中9.62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改革瞄定覆盖全民、人人享有的目标,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举措,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 科学创新解难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民对更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对社会保障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正确把握推进工作的科学思想方法,立足国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紧紧围绕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安全体系。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战略眼光,增强风险意识,拓展国际视野,科学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社会保障事业。要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政策相协调,与就业、工资分配、劳动关系相联动,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配套,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管理体制、扩面调待、基金监管、经办服务、风险防范、队伍建设等全链条统筹衔接。集中力量抓好社会保障各领域、各环节重大改革攻坚、重点任务落实,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为牵引,带动整体工作提升。 高质量发展保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要强化监督监管,确保做到公开透明,充分保障群众对于社会保障各项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使社会保障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过上“吃得好”“穿得暖”“上好学”和“住好房”的好日子,使公平正义的温暖阳光照进千门万户。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民生保障和改善没有终点站,站在新起点,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群众的幸福账户不断充值,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下一篇:下好高质量发展“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