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周新元 - 小 + 大
近期,新质生产力被《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带火”,成为2024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经济发展的新主线,而人作为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新人才,如何培养新质人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集思广益重点思考,新质生产力跨越式提升也离不开新质人才的支持。 创新引擎,新质人才需以更少资源撬动更大效益。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的方式和路径,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培养与之匹配的新质人才,运用创新思维和策略,才能把投入这个分母变小,产出这个分数变大,实现生产率=产出/投入的大幅增长,实现以较少的资源撬动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上,更体现在知识、信息等非物质资源的创新性应用上。培育新质人才,要从小培养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锻炼培育跨学科思考和综合利用资源的能力。 适应巨浪,新质人才需做新质生产力的坚定支持者。历史浪潮的向前翻涌是无法被改变的,一些行业的消亡也是必然趋势,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也会带动上下游的电池需求、电机养护需求,产生一些新行业。这要求我们构建好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的培养、应用及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通过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出紧缺的高端人才,这不仅是对现有行业变革的适应,更是对未来潜在增长领域的前瞻性准备,确保我们在面对历史大势的同时,能够引领并塑造这些变化,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领航未来,新质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破圈者和维护者。当前,科学技术井喷式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发展已成必然,对于新质人才来说,持续学习和拓展视野成为了适应和引领变革的关键。历史上产业革命成功的案例中,那些能够跨界融合、破圈创新的人总能抓住时代的脉搏,引领潮流,因此新质生产力的支持者必然会持续深入了解本行业及新技术的最新资讯,寻找二者之间可能的结合点,可以为个人和企业开辟新的成长路径。此外,新质人才要注重共情能力的培养,在人工智能难以替代的教育、营销、法务等领域,需要的正是人情感的温度和理解的深度。(周新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