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2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张章 - 小 + 大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减负已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能够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然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层减负,还需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和全面实践。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确减负方向。政绩观念是推动工作的标签。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错误的政绩观念往往滋生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实现基层减负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思维,摒弃唯GDP论英雄、好大喜功的政绩观,追求以群众的满意为工作价值的基准,只有这样,才能剔除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精简会议文件,减少形式化负担。频繁的会议和冗长的文档是基层干部面临的一大问题。过多的会议和文件不仅占用了基层干部的大量时间,还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因此,大幅度削减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并推广电子政务和远程办公,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不必要的行政负担。 优化考核机制,激发基层活力。考核机制是引导基层干部行为的重要杠杆。当前,过度依赖指标和痕迹的考核弊端丛生,导致基层干部忙于应付各种报表和材料,忽视了实际工作的成效。因此,要优化考核机制,注重实效性和科学性,以工作成果与群众满意度为依据,减少不必要的考核压力,避免过度检查和重复考核给基层干部带来的负担。 加强培训指导,提升基层能力。基层干部是基层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基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现场教学等方式,帮助基层干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同时,要加强与基层干部的沟通交流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强化监督问责,确保减负实效。监督问责是实现基层减负的重要保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基层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零容忍,并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保障减负政策的长效推进,确保减负工作能够持续深入推进并取得实效。 总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层减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精简会议文件、优化考核机制、加强培训指导和强化监督问责等。只有这样,才能为基层干部创造一个更加宽松、更加高效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提升整体治理效能。(张章)
|
上一篇:深入实际,了解实际
下一篇:著清廉华章,扬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