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19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事创业的氛围如何,干部工作状态如何,关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这为破除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基层干部减负,提升工作效能。为基层减负,目的是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谋实事、干实事上。提升基层干部工作效能,要健全完善上下贯通、左右协同、部门协调的减负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减负工作全方位推进。要完善基层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推动治理,要精简考核指标,差异化分配指标权重,不过度依赖“痕迹”、不搞“一刀切”、少签“责任状”,确保考核指标设定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要控制好考核的周期、频率、次数,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与交叉考核,推动从“量考”向“质考”转变,真正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要严防基层减负反弹回潮。要有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持久战的准备,防止疲劳厌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绝不任其滋生蔓延,把基层减负成效巩固好拓展好。 为基层干部减压,激发实干热情。基层干部肩负着联系群众、推动发展的重要职责,只有不断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使其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去,推动基层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基层减压务必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减压”与“赋能”并举。要厘清上下级部门职责边界,强化上级部门的担当,坚决禁止上级部门将本应承担的责任推给基层,建立上级部门与基层权责匹配的工作格局,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工作体系,确保基层“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以清晰的权责体系为基层减压。要持续向基层放权赋能,切实推动将执法权、审批权等下放到基层,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民生服务下沉,增强基层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要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加大优秀人才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基层工作者队伍。 为基层干部减虑,助力干部成长。基层工作环境常伴随各种压力和挑战,这些逐渐积累的压力常引发基层干部的内心焦虑,尤其是面对未来发展、工作和家庭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解决这一问题,要打破基层干部发展“天花板”,建立以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为导向的干部晋升渠道,确保基层工作时间长、贡献突出的干部有机会获得更高层次的交流和晋升机会,打破制约基层干部发展的上限,充分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内驱力,让基层工作更有“奔头”。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并举的方式,对在基层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进行表彰和奖励,树立基层工作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激励更多干部见贤思齐,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要强化人文关怀机制,高度重视、深切关怀、理解和尊重基层干部的处境,要建立和落实领导关怀制度,确保基层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应有的关心和支持;也要加强基层干部的心理辅导和健康关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压力管理培训等措施,帮助基层干部有效应对工作焦虑,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弊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为基层减负、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也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把减负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对于在基层一线担当作为、奋力实干的干部,坚持换位思考,既交任务也教方法,既发现问题也帮助解决问题,时刻关注他们的工作状态、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方能让基层减负减到实处,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义无反顾地撸起袖子加油干。 |
下一篇:人民福祉与文化传承的国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