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指出,“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这既体现对改革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呼唤,还特别关切改革的整体性、重点性和导向性,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以系统观念统揽改革发展全局。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改革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党的建设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关口,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找准着力点突破改革发展难点。我国已经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只有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才能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坚持以结果导向检验改革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措施的实施要以实际效果为导向,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衡量标准。”通过注重改革实效,可以确保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改革真正顺应人民期待、惠及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要取得实效,必须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进一步探索优化改革评估和督查机制,包括健全改革激励机制、优化改革问责机制等,同时要更加注重改革成效的评估、反馈和应用,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三个更加注重”,关注改革的整体性、重点性和导向性,以钉钉子精神把改革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