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投稿 作者:网络投稿 - 小 + 大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从严治党未有穷期。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方位,党的作风建设既承载着百年大党永葆生机的时代课题,更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从革命战争年代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政治智慧,到新时代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的坚定决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越是接近宏伟目标,越要以过硬作风彰显政治本色,在激浊扬清中厚植执政根基。 一是强化政治担当,挺起作风建设的钢铁脊梁。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必须从政治高度把握其根本性、方向性。纵观党的百年历程,从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原则,到党的十八大后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魄力正风肃纪,作风建设始终与党的政治路线同频共振。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深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检验作风的“试金石”,在落实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重大任务中淬炼政治品格。要警惕“低级红”“高级黑”现象,严防把“两个维护”变成机械表态,始终以具体行动诠释对党忠诚,用实际成效彰显政治担当。 二是织密制度网络,筑牢作风建设的长效防线。作风之变在于严,严治之要在于常。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成为改变中国的铁规矩,关键在于构建了“抓常抓细抓长”的制度闭环。面对作风建设新形势,既要传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治军智慧,更需创新“互联网[+]监督”的现代治理手段。要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群众口碑、基层感受纳入作风考评指标;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聚焦审批监管、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扎紧制度笼子;建立作风问题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真正实现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有机统一。 三是涵养文化沃土,培育作风建设的生态基因。党的作风既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从苏区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的为民情怀,到塞罕坝人“绿了青山白了头”的奉献精神,党的优良传统早已沉淀为中华文化的红色基因。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既要传承“半条被子”的鱼水深情,更需弘扬脱贫攻坚中的实干精神。要深挖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在沉浸式体验中唤醒初心记忆;要创新廉政教育形式,让警示教育从“会场”走向“现场”;要培育崇廉尚俭的家风文化,通过“小手拉大手”实现作风建设的代际传递,让清风正气在潜移默化中蔚然成风。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处处身先士卒”的先锋意识,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过硬作风,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篇章。(杨智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