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一报考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学位的男子,尽管专业课成绩排名第一但仍被刷下来,原因疑似是其思想品德考核不过关。 据潇湘晨报报道,在此之前,有多名网友在网络平台发帖,向学校反映,该名学生存在严重素质问题:曾在学校宿舍录视频虐杀猫,还加入过一个以虐猫为乐的网络团伙。 这件事引发网友广泛讨论,绝大多数网友是赞同南京大学对这位学生的处置。众多网友认为该同学虽然学业优秀,但是从他用残忍的手段虐待小动物便能看出其对生命的不尊重。很难保证该同学会不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 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大,考研人数激增,年年都可以看到一些高分学生秀分引得众多网友的羡慕,为此大家很容易带有滤镜去看一些高分同学。因此当南京大学刷掉专业第一的同学时是使得众多网友不解与疑惑,但是当真相流露水面后大家便由不解转变为坚定的支持南京大学的做法。 有一句话叫做,考试只能过滤学渣却不能过滤人渣。一个人的学术成就固然可贵但是品德却是跟随一个人一生的东西,如果品德败坏的人达到一个高的平台那么其对社会的危害只会更大。 这位同学在此之前就因为虐猫事件曾被公安机关约谈,处分也只是“写下悔过书,承诺不再有类似情况发生”。处分之轻让人难以相信他在未来能够做到真正的悔改,不是不给他机会而是我们不能替逝去小动物的生命而原谅他。 我们的教育体系从小到大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取得较高的成绩,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这也是导致有部分学生虽然成绩优异却往往做出极其恶劣的行为。南京大学这一做法也在打破部分学校的对学生的“唯成绩论”要求。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在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被放在第一位,德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德育对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一个长远的作用,也是其他教育能够顺利的发展的奠基石。因此在一个人发展过程中,其道德素质是不能够被忽视的,也不能用其他优势所弥补。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全国人大代表就建议,加强青少年对生命的由来、如何实施自我保护、如何尊重和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等内容的认知,将“生命关怀”主题的教育尽快落实到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而类似意见,近年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 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教育体系进行反思,另外南京大学这一做法虽然收到绝大多数人的赞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人反对。有人认为这位学生也许能够悔改,有人认为为几只无关紧要的的小动物让学校丧失一个人才不值得等等言论。这些都不能给一个肯定的答案,因此这件事最终该如何定论还得看南京大学后续如何给大众交一份完美的答卷。(陈佳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