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议点评 > 文章 当前位置: 热议点评 > 文章

“婴幼儿、儿童专用”标签泛滥,是商业噱头还是安全保障?

时间:2023-12-3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张嘉仪 - 小 + 大



近日,商品贴上“婴幼儿、儿童专用”标签后身价倍增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家长发现,一旦某款产品打上“婴幼儿、儿童专用”的标签,其价格往往比同类普通商品高出数倍。50元一斤的宝宝面、几百元一个的儿童保温碗……看起来是专门为孩子设计的,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好像也很合理,实际在功效上并没有什么差别,甚至还不如普通产品。

家长们为孩子选择商品时,最看重的是安全和质量。面对五花八门的儿童商品,家长为了给孩子买“好”商品,价格略高的“婴幼儿专用”“儿童专用”商品在无形中满足了家长的心理需求。毕竟“好东西肯定不便宜”,为了孩子的舒服和健康多花些钱也没关系。

商家利用父母对孩子健康的关注,通过贴上“婴幼儿、儿童专用”的标签,轻易地将商品价格推高。这种营销策略不仅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可能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潜在风险。一方面,高昂的价格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的提升或更适合儿童;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监管的儿童商品市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为“商业欺诈”。有些商家确实在“婴幼儿、儿童专用”产品上投入了更多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商家是出于营销策略和利润驱动,滥用“婴幼儿、儿童专用”的标签。

商家除了利用“婴幼儿、儿童专用”的标签营销外,还会借用母婴博主的号召力和传播力进行推广营销。如果一个婴幼儿用品突然爆火,并被众多母婴博主推荐,这很大概率是资本和媒介运营的结果。

此类现象反映了市场监管的不足和消费者信息的不对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商家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他们利用消费者对儿童特殊需求的焦虑心理,通过营销手段刻意制造消费热点,以此获取更高的利润。

面对这种情况,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儿童用品和食品市场的规范和监督,确保产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理性对待“婴幼儿、儿童专用”标签,不盲目追求高价商品。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商品时,更应注重产品的材料成分和安全性,而非仅仅看重“婴幼儿、儿童专用”的标识。

总之,“婴幼儿、儿童专用”标签不应成为商家牟取暴利的工具,而应真正成为保障儿童健康和权益的标志。这需要监管部门、消费者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儿童商品消费市场。(青岛大学 张嘉仪)

新闻来源:http://m.chinanews.com/wap/detail/zw/sh/2023/12-29/10137360.shtml

上一篇:锤炼干事创业真本领

下一篇: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陕ICP备14011006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微信:tougaoj  |